你好,欢迎来到丹阳市慈善总会官方网站!
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爱心热线:0511-86522335

耄耋老人每日腹透求生

2016-08-31 09:32:07   来源:丹阳日报   点击:
 
      家住延陵镇联兴村北庄村的姜兰娣今年已经85岁了,虽然精神状态还好,但满头的白发还是将她的脸映衬得蜡黄。
      在姜兰娣的家中,一个不及十平方米的小屋子成了她每日里消耗时间最长的地方。床内侧的柜子上,摆了一盏消毒灯,床头边竖着一个自制的输液架,床尾则放了一个恒温保温箱。而床边至门口,堆满了从医院带回来的装满腹透药物的盒子、箱子,让原本就局促的小屋显得更加狭窄……
      “每天大部分时间我都得躺这儿,有多难受只有我自己知道。但是,再难受也要坚持,为了保命啊……”2013年4月确诊患病,2015年4月开始腹透,尿毒症让姜兰娣饱受折磨,下肢水肿、下腹部隆起很高,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卧床。姜兰娣说,自己知道这病是好不了的,但却奢望着什么时候能少受一些罪……
 
    “顶梁柱”病倒,一家人节俭开支
       58岁的张生荣是姜兰娣的儿子,也是家里的顶梁柱。作为靠天吃饭的农家人,家中的田地一直都是靠张生荣和妻子张雪妹打理。种田虽然辛苦,但肯吃苦愿打拼的两人还是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张罗得井井有条,唯一的女儿也健康成长。后来,家中的田被承包,夫妻两人便依靠打零工来补贴家用。
  日子过得平淡,却让人安心。然而,未曾预料的“意外”却找上他们。四、五年前的一天,张生荣在厂里做工时,突然一阵无力感涌上心头,手上也随之没了力气。咬牙坚持了半天后,不适的感觉丝毫未消,他只能请假回家休息。到家后,自知血压不稳定的他立刻量了血压,虽然数字明显显示血压高,但张生荣并未太在意,而是像往常一样吃了降压片就迷迷糊糊睡去了。直到夜里,起床上厕所的他突然向一侧倾斜,接着便跌倒在地,怎么挣扎也起不来。妻子张雪妹听到动静,起来看到后吓坏了,赶紧把他扶了起来,但此时他的半个身子已经僵硬着不能动,路也无法走。“当时雪妹就说要立马去医院,但是我脾气倔,怎么也不肯去,就这么僵持着又在家待了一晚上。”第二天一早,张生荣再也耐不住妻子的催促,被送往市中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。
 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,医生诊断张生荣患上了脑梗,并当即要求其住院观察治疗。然而,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有限,张生荣任凭医生和家人如何劝说,都不肯留在医院。“我自有我的考虑,当时怎么说也不愿住院。后来,家里人也知道我的脾气,只能遂了我的意。”在医院开了药,随后的日子,张生荣只在乡镇卫生院挂了十多天的水,而后又打了几针,也算暂时缓解了症状。只是,在复查的时候,医生告诉张生荣,由于脑梗突发,他的颅内还有血块,另外随着年纪的增长,血管会老化,已经年过半百的张生荣不能再进行过重的体力劳动,否则随时有复发的危险。而且,复发的风险远大于初次发病,很有可能危及性命,因此必须在家休养。张生荣听后不禁哑然失色,尽管女儿已经成家,但是家里上有80岁老母,还有妻子,自己不去劳动,这家里怎么办呢!
    面对随时可能突发的病变,又回望自己因为脑梗而不利落的左腿和左手,张生荣不得不向命运屈服。于是,张生荣就开始在家疗养,顺便照顾年迈的母亲,而一家人只能更加节俭地生活。
 
  高血压“升级”尿毒症,八旬老人腹透求生
    虽然生活拮据,但张生荣夫妇和老母亲的日子倒也过得安宁和乐。只是,命运并未就此打住对他们的考验。
  2013年4月,82岁的姜兰娣住进了市人民医院。母亲一直有高血压,也是常年服药。2012年的时候她开始有了呕吐、头晕、身上痒的症状,我们一直以为她这样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。而且,母亲很好强,平时也不跟我们多说不舒服,总是一个人默默扛着。”张生荣说,在他发觉母亲不对劲后,无论是催促她吃降压药还是止痛药,症状都不见好转,于是便带着母亲来到了医院,并住院进行了详细检查。
  检查的结果让一家人大吃一惊。根据医院的诊断报告,由于姜兰娣常年服药,她的各项指标都指向其已患肾衰竭,并趋向尿毒症。医生要求其立即住院治疗,姜兰娣在医院住了20多天,而后便配了药回家进行保守治疗。然而,在此后保守治疗的两年间,挂水、吃药也成了家常便饭,偶尔严重了也要住院一阵。
  “其实很早前医生就建议母亲做透析,但我们一方面考虑母亲年纪大了,一方面经济条件有限,便一直坚持保守治疗。”但是天不遂人愿,药物治疗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效果。2015年4月,经不住病痛折磨,姜兰娣开始做腹透。“医生说不做不行了,不然母亲的身体会被拖垮,随时危及生命。为了维持母亲的生命,我们听从了医生的建议。但是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,且我们家经济条件有限,院方最终让母亲做腹透治疗,而非血透。”此后,姜兰娣每个月都要去医院住几天,然后开一个月的腹透药回家来做腹透。“因为腹透需要每天做,而且一天需要四次,母亲一直住院不现实,医院也说可以在家做。所以我就跟护士学了具体操作,虽然心里也没什么把握,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”为了母亲的治疗“续命”,张生荣义不容辞地挑起了担子。
 
  数本“腹透日记”,他成了半个“专业”护理员
        每天早上五点、上午十点、下午三点、晚上九点,都是张生荣“上岗”的时间。
  “腹透每天要做四次,一次一袋,持续时间差不多48分钟左右。我需要详细记录何时上药,何时换药,进出的液体重量等等。”张生荣说,一开始为母亲做腹透时,自己总是战战兢兢,生怕某个环节做得不对、做得不到位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,自己的操作越来越熟练,无论是用药的细节处,还是记录的准确性,他都能百分百做到位了。“你看这本‘腹透居家日记’,每天都要记录,基本上每五个月我就要写满一本。”一年多的“实战操练”,让张生荣颇有些自豪地说,自己都成了半个专业的护理员了。
  而让张生荣颇为不忍的是,母亲姜兰娣不仅每日被腹透扰乱着生活,长期以来的痛风也严重降低了她的生活质量。几乎什么都不能吃。每天吃东西都清汤寡水的,想做一点鱼啊虾啊来给她补补,吃了就痛得厉害,我们看着真的很心疼。”张生荣说,为了缓解痛风带来的折磨,母亲常常需要服用止痛药片。严重的时候基本都是早上三四点就痛醒了,真的很遭罪,可是这病也没有治疗的办法。”姜兰娣眼中难掩痛楚,却又十分平静地说道。
 
  困苦中债台高筑,三口之家勉强生存
        这些年来,为了治病,家里早已债台高筑,基本生计也只能勉强维持。
  “家里本来就是种田的,没什么积蓄。女儿出嫁后,只剩下我们三个人一起生活。”张生荣说,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,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同样年近花甲的妻子张雪妹。
  然而,由于并无其他技艺傍身,年纪也近六旬,张雪妹只能在村里面的工厂里打打零工,做做简单的手工活计。雪妹每天早上7点半就要进厂上班,下午5点半才能回家休息,虽说工作并不是非常累,但长时间工作也不轻松。”即使这样,张雪妹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1000多元,而这需要支付婆婆透析的药费和家中的生活开支,可想而知“漏洞”有多少。
  这些年来,家中为了给张生荣和姜兰娣看病,前前后后已经花了十几万元,积蓄完全用尽,而从亲友处借来的外债也已经有七、八万元。“母亲每天腹透的花费大约要100多元,加上七七八八的药费,每个月差不多需要4000元左右,而我每天也需要吃软化血管和化血栓的药物,雪妹也有高血压,一家人的药品开销数额巨大,自然入不敷出。”张生荣说,目前的状况也只能过一天是一天,病不能不治,只希望一切都能慢慢好起来。
  (尹媛 刘伟 文/摄)

上一篇:“谢谢好心人的帮助!”
下一篇:热心校友欲为邵苏阳建立长期保障